为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XX市法治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本市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
一是广泛动员。根据市法宣办通知精神,在市人社系统内部下发通知,要求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结合本部门实际,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学习贯彻活动,教育干部职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履行法定职责,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
二是深化学习。按照局法治建设暨效能建设工作要点,将民法典的学习教育纳入常态化法治教育工作中去,并以《关于人社系统贯彻落实民法典工作指引》为重点,进一步突出民法典学习与人社业务的深度结合。在此基础上,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开展的民法典知识竞答,检验学习成效。同时,邀请党校教授开展主题为“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专题培训,帮助干部职工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树牢法治观念。
三是加大宣传。宣传月期间,市人社系统在机关办公场所、经办服务窗口,张贴民法典宣传海报8幅,滚动播放宣传视频6条,摆放活动展板16块,发放宣传资料2400余份,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同时,用好局系统的微信、网站等政务新媒体平台,积极转发民法典普法宣传内容,制作推出一系列与就业、保障、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解读推文,进一步扩大法宣工作覆盖面和知晓度。
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八五”普法规划和上级有关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XX市总工会开展一系列“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深刻把握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等民事活动基本原则和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重点学习关于产权保护、合同履行、维护市场秩序等相关内容,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XX市总工会三年来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将文件下发到各区市,做好动员部署。与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以更高站位推动普法宣传行动,建立了信息通报、督促指导等工作机制,招募了一批业务精湛、影响力大的律师,组建了律师服务团队,以“工会干部+律师志愿者”等形式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并通过会议、培训等形式组织各区市工会立即行动起来,确保行动任务取得实效。
二、服务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一)大力开展普法宣传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线下方面:市总工会下发了送法“菜单”,企业可以选定菜单或者自选,市总工会根据企业需求派遣专业法律志愿者,开展“送法进企业”法律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宣传《宪法》《民法典》《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山东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等与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引导职工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发展意识,提高依法科学维权的能力。1月19日联合市司法局等多部门在环翠区古陌路早市开展了“新春送福·法润万家”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共发放挂历福字千余份,《职工普法手册》、法律小知识宣传单等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普法效果。组织律师到农村大集上现场为农民工普法,为农民工送去民法典、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解答农民工现场咨询,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为集中的站点、企业、园区、村 (社区)、乡镇 (街道)开展现场普法3200多场次,提供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宣传册派发等普法服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线上方面:在“齐鲁工会·XX站”、XX工会在线公众号等自媒体开办了《法治伴您行》栏目,定期面向社会发布以案释法典例,持续推动互联网+工会法律服务,强化网络普法专栏力度。开展了《宪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条例》《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尊法守法·携手筑梦”等主题的有奖网络知识竞赛,全市共有30.7万职工参与答题活动,通过设置小奖品,有效提升了广大职工参与活动的力度。坚持把工会普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把XX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设置为奖品,既扩大工会普法工作影响面,又宣传推广优质农产品,更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了工农结合共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共开展普法宣讲活动6750余场次,惠及职工近72.3万人次。结合现代职工阅读习惯和宣传工作发展趋势,推出连续剧式普法微视频,工会干部自编自导自演,以微视频的形式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深受职工欢迎,浏览率和反响度不断提升,受到上级工会的肯定,目前已拍摄了宣传劳动法、山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7期微视频,3期在“学习强国”上播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组织实施劳动用工“法治体检”
组织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服务,针对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梳理劳动用工和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从源头化解劳动关系风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法治体检”2316场次,服务职工37.8万人次。
(三)加大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力度
市总工会多次和人社局召开对接座谈会,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调解方面,双方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调解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法治体检、工会法律援助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探索联合开展对企业的法治体检、联合培训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人才等达成一致意见;在劳动关系和谐构建方面,分别对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履职情况、劳动关系和谐创建金银铜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选树、企业培育及评价验收、集体协商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确定要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作用,共同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近年来共有3起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入选山东省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十大典型案例,被评为全省工会改革向基层延伸优秀试点项目。
(四)提供及时高效法律援助
将农民工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支付工伤损害赔偿、给予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依法纳入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行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依托“12351”职工热线、“齐鲁工惠”APP等线上平台,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寻求法律援助渠道。五年来全市接待来电来信来访25.9万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123件。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律服务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职工信得过律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为重点,以广泛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行动为抓手,面向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法律服务,通过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形式,打造联动服务平台,扩大辐射带动范围,提升行动实施成效,更好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XX”贡献工会力量。(资料主要来源:威海市司法局等网站)